室內空氣質量未必更好 地下PM2.5含量高
日期:2023-03-10 18:25:00
日期:2023-03-10 18:25:00
當霧霾已不再是新聞,沒有霧霾才是新聞時,人們已經習慣了戴著口罩穿行于能見度不足30米的茫茫濃“霧”中。
然而在室內,或者進入地鐵、地下商場、會議室等相對封閉的公共空間,人們則往往愿意取下口罩,只因相信室內空氣質量比外面稍好。
但是,近日一則新聞讓這種僥幸心理徹底破滅。
地鐵PM2.5是地上的16倍?
12月初,有媒體報道,國內一家名為達爾問的環境研究所曾經接受委托,測量了北京地鐵站臺和室外測量數值,對比后發現地下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數值相當于室外16倍。該消息被網友在社交網絡上轉發擴散后,有人提出以后坐地鐵一定要戴口罩。
盡管這家機構在隨后接受媒體采訪時否認說過地鐵內PM2.5是室外16倍的話,但這條新聞還是讓人們對于PM2.5有了新的認知:原來并非只有室外才有PM2.5的威脅。
其實,在網絡中搜索“地鐵、PM2.5、超標”幾個關鍵詞,你會發現這類新聞并非今年最新的消息,早在兩三年前就有人發現地鐵中PM2.5數量驚人。
去年6月,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選擇了6名身體健康的志愿者,讓他們隨身攜帶空氣檢測儀,在一天時間里,隨時監測自己所到之處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發現,地鐵中的空氣質量最差,每立方米的PM2.5濃度達到64微克。
而在2009年的《上海地鐵站臺環境質量分析》中顯示,上海測試站臺的PM1.0、PM2.5與PM10平均濃度分別達到了234ug/m3(微克每立方米)、293ug/m3和372ug/m3,顆粒物濃度超標比較嚴重。其中以人民廣場站最為嚴重,其PM10的平均濃度達到了825ug/m3,是地鐵設計規范的3.3倍,更是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5.5倍。
“10年前,我們就曾在武漢某地下商場內監測發現地下空間PM2.5含量偏高。”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教授朱培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眾所周知,地下空間建造時,已經安裝了通風系統,對室內空氣進行更新。地鐵通風更是“雙重保障”。“一般情況下,地鐵通風都是依靠活塞風。只有人比較集中,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地鐵內部的通風空調系統才會被開啟。”朱培根解釋說。活塞風,是指當列車在隧道中運行時, 隧道中的空氣被列車帶動而順著列車運行前進的方向流動。
但是,通風系統雖然可以帶走二氧化碳,但同樣也是造成地下空間PM2.5含量超標的原因之一,“因為通風道中灰塵堆積,進行通風換氣時會將灰塵帶出。地鐵內空氣質量差則還包括地鐵隧道內,被活塞風帶出的灰塵。”朱培根表示。
測量地點選擇要科學
此次,達爾問環境研究所測出地鐵內PM2.5含量超標,專家們卻也提出自己的質疑——測量方法是否科學。“某個人監測空氣污染,所用的儀器設備、檢測次數、有沒有檢測規范,上午、下午檢測時間不同,可能結果也不同,而且不同人,不同的方法可能測量結果都不一樣。”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通風系統決定風向,而人的流動、地鐵的開動都會影響空氣流動,造成PM2.5分布不均。朱培根主張,測量地下空間空氣質量,還應該根據空氣來源位置進行。“如果測量從地鐵出入口進入的空氣,可能質量會好些,而從隧道流入的空氣,則質量較差。通風系統的風管盡管每年都會定期清洗,但是其工作量龐大,也容易造成清洗工作讓灰塵松動,導致污染更嚴重。”
更重要的是,“我們評價地鐵污染的時候,是否能夠按照室外空氣標準衡量?”王庚辰說,“而且更需要規范的是,檢測地鐵哪個地方的空氣可以代表地鐵內部的PM2.5含量。其他地方也是一樣,多長時間監測一次,需要檢測哪些項目,對監測時間、地點等,政府的相關部門都應該出臺細則。”
室內空氣標準不含PM2.5
現在,國內各省市環境監測數據每天都會公布,人們只需稍稍關心一下,就能知道當天室外空氣質量情況。“但是室內空氣質量并沒有檢測系統。”王庚辰說,“更重要的是,室內空間包含的環境類型各異。比如電影院、地鐵、會議室、地下超市等,他們的建筑設計、通風狀況各不相同。”
電影院有不同影廳,每隔幾個小時就會開始一場新的電影,放映時人員相對集中;會議室則是人員相對固定;地鐵里更是人潮洶涌,非高峰時期人員相對較少,而高峰時期則人流量密集。“但是我國并沒有針對不同環境類型制定的標準。”王庚辰說。
所以,每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都按照自己的情形,安裝了通風系統。“像地下超市,因為客流量穩定,往往使用固定空調系統通風。有些超市可能根據客流量多少進行通風。而地鐵是開放性的空間,客流量隨時變化,發車對數也會變,這就造成活塞風也會隨之變化,所以一般會根據地鐵內部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情況調節通風空調系統運行模式。”朱培根說,“地鐵公司一般都規定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0.15%,而溫度是根據季節控制,冬天,地鐵不能超過22攝氏度,夏天則不能超過28或29攝氏度。”
盡管調節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都能讓人體感舒適,但是人們對于室內空氣質量的關注度依然集中在甲醛、苯等污染物。“國內并沒有針對地鐵內PM2.5含量多少推出規范。”朱培根表示,“如果有規范,那么我們就能夠在設計地鐵時考慮這一因素,現有的地鐵也可以加裝空氣凈化系統。”
王庚辰也認為,應該建立公共場所室內空氣污染檢測規范,然后再用這個規范衡量空氣中PM2.5是否超標。
室內也需遠離霧霾
目前,并非只有我國沒有室內空氣PM2.5含量的標準,世界各國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并沒有對此作出要求,每個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制定相應規范。”王庚辰說,“但是,不論室內室外,都應該以人的身體健康標準為準則。”
“就新裝修的房子而言,有可能甲醛超標。因此我們要保持室內通風,讓空氣流動,帶走污染物。”王庚辰說,“但是室外污染嚴重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開窗通風,可以通過空氣凈化器過濾空氣。”
對于地下的相對封閉空間,北京軍區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杭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們可以佩戴口罩。其實也不必使用專業的防霧霾口罩,“我們醫生佩戴的口罩也可以起到防霧霾的作用,但最好三四個小時就要更換一個”。
“另外,人們最好減少在室內吸煙,一是因為空氣流通不暢,容易給周圍其他人帶來污染,二是一根煙對于人體的傷害,相當于在室外重度霧霾天氣中呆一天。”陳杭薇說。
延伸閱讀
支招地鐵防護
1. 佩戴口罩
綠健君安建議,乘客可以多備幾只口罩,以便更換使用。
2. 坐完地鐵要洗手
每次坐完地鐵都要洗手,而且洗手的時候不能只用清水,要用肥皂、洗手液或者消毒液。洗手時要格外注意指間的縫隙、指甲溝等地方。胃腸道疾病很多是以手為媒介傳染的。特別是在乘坐地鐵時,拿錢買票,抓電梯扶手或者車廂內拉手的時候都有可能接觸到大腸桿菌這些病菌。
3. 轉移焦慮情緒
地鐵外面黑洞洞的,不像路上的交通工具可以欣賞窗外的風景。再加上人員擁擠、通風不暢,時間一長,難免會令人產生焦慮情緒。這時,你可以通過看書、看報紙、看地鐵電視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減輕焦慮情緒。
4. 盡量不佩戴耳機
有些人乘坐地鐵也喜歡戴上耳機聽音樂,其實這樣做可能會損傷聽力。因為地鐵運行的時候聲音很大,再加上周圍的噪音,這些聲音已經超出了正常人的環境聲音。在這種環境下,人會不知不覺地加大耳機的音量。而長時間、大音量使用耳塞式耳機聽音樂很可能影響聽力,因此聽力減退的現象屢見不鮮。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更應注意,他們耳骨發育不健全,更容易受影響。
綠健君安環保室內(車內)空氣污染防治專家,武漢除甲醛、武漢甲醛治理、室內空氣凈化、新車除異味。
官方淘寶店武漢獨家代理三個爸爸空氣凈化器;以及真橙純天然清潔抑菌產品,馨源,綠色時代除甲醛、TVOC產品。
了解本公司更多業務,請關注綠健君安環保官方微信或者訂閱號。每天更新最新環保動態,綠健君安環保期待您的加入!
了解更多武漢甲醛檢測、除甲醛相關知識,可以電話咨詢15172529047(微信同號)為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